欺凌是一个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和成长的问题,帮助孩子应对校园欺凌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 营造开放氛围
- 家庭和学校都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能够自由表达的环境,在家里,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可以被信任的,鼓励孩子分享学校里的事情,无论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每天安排一段专门的亲子交流时间,在轻松的氛围中询问孩子在学校一天的经历。
- 在学校,老师也要积极营造这种氛围,可以在班级里设立意见箱,或者定期组织班会,让学生们有机会说出自己在校园生活中的感受和遇到的问题。
- 积极倾听
- 当孩子愿意开口讲述可能涉及校园欺凌的事情时,家长和老师要认真倾听,不要中途打断孩子,用眼神和肢体语言表示关注,蹲下来和孩子保持平视,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 倾听过程中,不要急于下判断或者指责,而是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讲述自己被同学嘲笑外貌,要先对孩子说“你当时一定很难过吧”,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是被认可的。
增强孩子自身能力
- 心理建设
-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关键,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的肯定来增强孩子的自信,比如赞美孩子在绘画、体育等方面的才能,告诉孩子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不因为别人的负面评价而否定自己。
- 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情绪,当遇到欺凌时,可能会产生害怕、愤怒等情绪,要让孩子知道这些情绪是正常的,并且引导他们用健康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通过写日记来宣泄愤怒。
- 社交技能培养
- 良好的社交技能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与同学相处,减少被欺凌的可能性,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正确地与他人沟通,包括使用礼貌用语、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等。
- 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模拟不同的社交场景,如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设置一个场景,孩子和同学因为争抢玩具而发生冲突,让孩子思考并实践如何用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加强家校合作
- 信息共享
家长和老师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沟通孩子的情况,家长要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中表现出的异常情绪或者行为,老师也要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告知家长,如果孩子在学校变得沉默寡言,老师应该及时和家长沟通,共同寻找原因。
- 联合教育
- 学校可以开展反欺凌的主题教育活动,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关于校园欺凌的讲座,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在讲座后和孩子讨论所学的内容,加深孩子对校园欺凌危害的认识。
- 家长和老师还可以共同制定应对校园欺凌的策略,一旦发现欺凌现象,要按照既定的策略及时处理,保护孩子的安全和权益。
教导孩子应对策略
- 面对欺凌时的应对
- 首先要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如果遇到身体上的攻击,要教导孩子尽量避开要害部位,比如用手臂遮挡头部,要大声呼喊,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吓退欺凌者。
- 对于言语欺凌,要让孩子学会忽视或者用坚定的语气回应,当被同学嘲笑时,可以回应“我不喜欢你这样说我,请你停止”。
- 事后处理
当孩子遭遇欺凌后,要鼓励他们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家长和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安慰孩子的情绪,并且对欺凌者进行教育和惩罚,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涉及到人身伤害或者长期的欺凌行为,要考虑寻求法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