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建模竞赛入门教程(新手)
数学建模竞赛概述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它本质上是小学初中应用题的复杂版,在小学初中的应用题中,条件明确,只需套公式换算;而在数学建模中,几乎所有的条件和数据都需要自己查找,且不同的模型所需数据可能不同,数学建模没有固定答案,只要模型建立过程合理,逻辑没有大毛病,得出的结果都可以接受,哪怕是反常结论也可能是可能性之一,常见的如$F = ma$、$X = Vt$等简单公式也是数学模型,它们是对现实的总结。
(二)常见竞赛介绍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赛):每年9月举行,时间通常为3天,本科生参赛,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之一。
-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赛):每年2月举行,比赛时长也为3天,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研赛):面向研究生群体,每年10月左右举行。
- 深圳杯数学建模挑战赛(深圳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
- 全国电工杯数学建模竞赛:在特定领域有一定的关注度。
- 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吸引了亚太地区众多高校学生参与。
对于新手来说,国赛和美赛是重点,参赛前需查看学校是否认可相关竞赛及竞赛组委会的权威性。
赛前准备
(一)组队
数学建模比赛通常三人一组,最佳配置为建模手、编程手和写作手各一人,建模手需熟悉各类模型,了解其功能、适用场景、实现条件及优缺点;编程手要掌握Matlab/Python等编程软件,能实现常见算法、改正程序Bug,并利用软件制作精美图片;写作手则要熟练撰写论文各模块内容,掌握学术语言规范、排版要求,具备绘图和美化图片技能,队友之间要有共同利益、互补的技能和较高的熟悉程度,以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二)学习相关知识与软件
- 数学基础:扎实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知识,这些是数学建模的基础工具。
- 数学建模书籍:推荐《数学建模》(姜启源/谢金星)、《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司守奎)、《Matlab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卓金武)等,帮助系统学习建模理论和方法。
- 分析软件:常用软件有MATLAB(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等)、R语言(开源统计计算和数据分析)、Python(多用途编程,通过库进行数据处理和建模)、SPSSAU(在线数据分析,零基础友好)、Lingo(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等,还需了解LaTeX(论文排版)、Office(文档处理)等软件。
(三)全真模拟与学习优秀论文
选择历年经典赛题进行全真模拟练习,熟悉比赛时间限制、题型和解题思路,评估自身能力并发现改进之处,阅读分析历年优秀建模论文,借鉴其问题建模和解决方法,提升建模能力和创新水平。
赛中要点
(一)选题
以国赛为例,题目分为不同类型,本科生从ABC题中选一题,专科生从DE题中选一题。
- 评价类(较简单):用于比较不同方案、决策或策略的优劣和效果,帮助决策者量化评估,如对不同产品性能的评价等,这类题目相对简单,但选择人数多,脱颖而出有挑战。
- 预测类:分析和预测数据趋势、模式和未来发展,如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天气、市场趋势等,常用时间序列预测、回归模型预测、机器学习预测等方法。
- 优化类(最常见):寻找最优解或最优方案,涉及定义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广泛应用于生产规划、资源分配等领域,如物流配送路线优化等。
- 机理建模类(难度高):与专业知识结合密切,如人口模型、物理学中的微分方程模型等,国赛A题多为此类,非专业对口队伍需谨慎选择,因其读懂题目和构建模型难度大。
(二)常用模型算法
- 评价类模型:常用层次分析法(主观评价)、优劣解距法(客观评价基于数据)等。
- 预测类模型:包括时间序列预测(如ARIMA模型)、回归模型预测(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机器学习预测(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
- 优化类模型:有线性规划(用Lingo软件求解)、非线性规划(需特定算法如梯度下降法等)、动态规划等。
(三)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得分,基本框架包括问题提出、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结果分析与讨论、模型检验与改进等部分,写作时注意语言规范、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数据整理和排版要规范,如表格整理成三线表格式,三位队员需共同协作完成,每个人都要通读检查,减少错误。
赛后总结与提升
(一)总结经验教训
比赛结束后,团队成员应一起回顾整个比赛过程,总结在选题、建模、求解、论文写作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分析哪些地方做得好可以继续保持,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果在模型选择上出现失误,导致结果不理想,就需要深入反思原因,是对模型的理解不够还是对问题的判断有误。
(二)学习新知识
针对比赛中暴露出来的知识短板,有针对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如果发现某个模型在比赛中不会运用,比赛后就深入学习该模型的原理、应用场景和求解方法,关注数学建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三)参加其他竞赛或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升能力,可以参加其他相关的数学建模竞赛或培训课程,参加不同类型的竞赛可以接触到更多样的问题和解题思路,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参加培训课程则可以系统地学习数学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