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拖延症自救指南(亲测有效)
拖延症的“病症”剖析
在大学校园里,拖延症仿佛一场悄然蔓延的“瘟疫”,不少同学都深受其害,拖延的表现形式多样,从日常作业的推迟完成,到课程复习的一拖再拖;从社团活动的筹备拖沓,到个人学习计划的频频搁浅,原本计划晚上自习复习功课,结果却先刷了几个小时的手机;打算提前一周准备课程论文,却在截止日期前通宵赶工。
拖延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大学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缺乏了高中时期紧凑的课程安排和老师家长的严格督促,让我们的自律意识受到挑战,诱惑无处不在,手机里的社交媒体、各种娱乐 APP 时刻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加之一些任务难度较大,让我们产生畏难情绪,从而选择逃避,将任务不断往后推。
设定明确目标与计划
事项 | 具体目标 | 时间规划 |
---|---|---|
学业任务 | 本学期每门课程成绩达到[X]分以上 | 每周安排[X]小时用于课程预习、复习,每月完成[X]个章节的深入学习 |
社团活动 | 在社团组织中担任[具体职务],成功策划[X]场活动 | 每周投入[X]小时参与社团会议与筹备,活动前两周集中策划 |
自我提升 | 通过[具体考试名称],掌握[技能名称] | 每天抽出[X]小时学习相关知识,报名培训课程并按时参加 |
设定目标时,要遵循 SMART 原则,即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ttainable)、相关(Relevant)、有时限(Time-bound),想要提高英语成绩,不要只笼统说“我要学好英语”,而是设定“本学期英语期末考试成绩达到 90 分以上”,然后将其分解为每个月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如背诵多少单词、做完几套真题等,制定详细的每日或每周计划,将大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小步骤,这样能让任务更具可操作性,减少拖延的借口。
营造专注的学习环境
大学宿舍虽是我们的“小窝”,但往往容易成为拖延的“温床”,室友的聊天、打游戏声音,床上堆满的杂物,都可能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可以尝试对学习空间进行简单整理,清理桌面,只摆放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书籍和文具,如果宿舍环境过于嘈杂,可以选择前往图书馆或自习室,这些地方安静的氛围、周围专注学习的人群,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动力,促使我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利用一些工具来辅助营造专注环境,在手机上设置免打扰模式,关闭不必要的软件通知,避免被突如其来的消息打断思路,也可以使用一些时间管理 APP,如番茄 ToDo,开启专注计时,以 25 分钟为一个番茄钟,期间全身心投入学习,结束后休息 5 分钟,再开始下一个番茄钟,这样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克服拖延的心理战术
当拖延的念头冒出来时,我们要学会运用心理技巧来战胜它,一种方法是“五分钟起步法”,告诉自己只需要先做五分钟,往往一旦开始,就会发现任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入手,进而能够持续下去,面对一篇冗长的论文,先强迫自己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写上五分钟的提纲,可能就会渐入佳境。
还有一种方法是“逆向思维法”,想象拖延带来的最糟糕后果,如成绩不及格、错过比赛报名、社团活动失败等,将这些负面后果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从而激发自己的紧迫感,促使自己立刻行动起来,要学会给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在心里默默夸奖自己“我真棒,我又前进了一步”,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适当的奖励能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克服拖延,可以设立一个“奖励基金”,每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就往基金里存入一定金额,当积累到一定数目时,用来奖励自己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看一场电影或者吃一顿大餐,奖励不一定非要与物质挂钩,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比如允许自己在一个周末尽情放松,什么都不用做,或者和朋友一起去户外散步、聊天,享受悠闲时光。
除了自我奖励,还可以找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互助小组”,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当一方完成任务时,另一方给予肯定和奖励,这种外部的激励能让我们更有责任感,不敢轻易拖延,以免辜负小伙伴的期望。
培养良好的习惯与心态
拖延症的克服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坚持,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早起一会儿,规律作息,让自己的生物钟适应充实的学习生活节奏,坚持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面,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这样在面对各种任务时,会更有底气和自信,减少因无知而产生的拖延。
要树立正确的心态,接受自己可能会有偶尔拖延的情况,不要过度自责,把它当作一次成长的机会,分析原因,及时调整,大学是一个自我成长和蜕变的阶段,克服拖延症不仅能让我们的学业和生活更加顺利,还能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运用这些方法,相信一定能战胜拖延,拥抱高效、充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