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数字化时代,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生群体也不例外,手机的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为了引导高中生合理使用手机,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家庭公约。
手机使用目的规范
- 学习优先原则 手机应主要用于辅助学习,包括但不限于查阅学习资料、在线课程学习、教育类 APP 的使用等,当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可利用手机搜索相关知识点讲解、解题思路等;通过教育类 APP 进行英语听力、阅读训练,拓宽学习资源渠道,但在学习过程中,应避免被手机中的娱乐功能分散注意力,如社交软件消息、游戏推送等。
- 紧急联系与事务处理 手机可作为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的工具,在遇到突发情况或紧急事务时能及时沟通,比如放学后因学校活动安排变化需要告知家长接人时间地点的调整,或者与同学约定共同完成某项作业、参与课外活动等事宜的联络,但此类使用应遵循简洁高效原则,避免长时间闲聊影响正常学习生活节奏。
使用时间限制
- 在校期间 原则上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将手机调至静音或关机状态,并统一存放于班主任指定地点,除非有特殊紧急情况,如身体突发不适需联系家长等,方可向班主任申请领取使用,此举旨在避免手机在课堂上干扰教学秩序,如铃声响起、震动以及学生忍不住查看消息等行为,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校园学习时间内更加专注于学业,减少不必要的分心。
- 课余及在家时间 周一至周五:在完成家庭作业之前,禁止使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如玩游戏、看小说、刷短视频等),作业完成后,可适当使用手机放松娱乐,但总时长不得超过 1 小时,晚上完成作业后,可以用 30 分钟看看新闻资讯,了解时事热点,再用 30 分钟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或分享校园趣事,但需注意时间把控,避免熬夜影响第二天学习。 周六和周日:每天累计使用手机娱乐时间不超过 2 小时,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如上午学习间隙休息时使用 1 小时,下午或晚上再使用 1 小时,鼓励利用手机进行有益的兴趣培养,如学习摄影技巧、音乐创作软件的使用等,但要确保不影响正常的学习任务安排以及户外活动时间。 节假日:在寒暑假、国庆长假等较长假期中,每天手机娱乐使用时间可适当放宽至 3 小时,但仍需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和学习习惯,在假期早上可以安排 1 - 2 小时的学习时间,之后使用手机 1 - 1.5 小时进行娱乐或社交,下午继续学习或参加户外活动,晚上再根据情况使用手机 1 - 1.5 小时。
使用场景约束
-
禁止在卧室夜间长时间使用手机 睡前过度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质量,且容易沉迷于手机内容导致熬夜,晚上 9:30 之后(周末及节假日可适当放宽至 10:00),禁止在卧室使用手机,学生应在睡前半小时远离手机,可通过阅读纸质书籍、听轻柔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帮助入睡。
-
家庭聚会与交流时光 在家庭聚餐、亲子活动、亲友聚会等场合,应将手机放置一旁,积极参与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这不仅是对家人和亲友的尊重,也能更好地增进亲情友谊,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在家庭聚餐时,大家可以分享一天的见闻趣事,而不是各自低头看手机;在亲子活动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增强亲子关系,而非被手机隔离开来。 健康监督**
-
家长有权定期检查手机内容 为了确保学生在手机上接触到的信息健康积极,家长可每周定期检查一次学生手机中的应用安装情况、浏览历史记录、社交软件聊天记录等,但检查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隐私,以平等交流的方式进行,如发现有问题的内容或行为,及时与学生沟通教育,引导其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
-
禁止访问不良网站与内容 学生不得在手机上浏览色情、暴力、恐怖、赌博等不良网站或内容,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告知学生这些不良内容的危害,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能力,可在手机设置中开启家长控制模式,限制访问特定类型的网站,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违规处罚措施
- 首次违规 若学生首次违反本公约中的任何条款,家长将与其进行严肃谈话,指出其错误行为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并要求学生书面写下检讨书,反思自己的行为,根据违规情节轻重,减少其下周手机娱乐使用时间,如减少 30 分钟至 1 小时不等。
- 多次违规 若学生在同一学期内多次违反公约,除上述谈话、写检讨等措施外,将没收手机一周至两周时间,期间仅允许在家长监督下使用手机处理必要的学习事务或紧急联系事宜,学生需要在班级中做出公开检讨,以增强其自律意识,同时也给其他同学起到警示作用。
本家庭公约自制定之日起生效,希望家庭成员共同遵守,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手机使用环境,通过合理的规范与引导,让手机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有益助手,而非阻碍进步的绊